“赵工,听说你们支部节拍又提了?一天多出好几辆车,真行!”
“可不是,书记说了,党建不是喊口号,是干出来的!”
一声声拉家常的对话,发生在车身厂装焊车间的生产线头。干在一线,话接地气,这是车身厂党委一年来最大的变化——党旗飘在工位上,党员干在最前头。
理论学习强引领,思想根基打得牢
党建工作做得扎实不扎实,思想武装是第一道关。“过去讲理论,大家听着像听广播,现在呢,不但认真听,还抢着讲。”这是车间支部书记老王的感慨。
2024年以来,车身厂党委牢牢抓住“第一议题”制度不放松,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2次,各支部开展集体学习120余次。党的二十大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成了党员们饭后茶余的常谈话题。
不仅如此,车身厂党委还创新形式,开设“读书班”、现场微讲堂、班前一分钟党课,把大道理讲细讲实。
“我原先以为学理论就是走形式,后来真理解了,思想这根‘弦’一绷紧,干起活来就有方向了。”刚转为预备党员的小金说。
组织建设提质量,队伍战力上台阶
思想上有共鸣,行动上就有合力。为了让支部建得好、用得实,车身厂党委对标省国资委和集团党委要求,推动标准化、特色化党支部建设。通过“共建互学”、外出参观、红色教育等形式,一批党支部脱颖而出。
“我们支部跟总装厂搞了一次共建,人家那些流程图、岗位责任制真叫一个清晰,回来我们也立马照着整改了。”支部书记小王讲。
通过取长补短,车身厂党委共打造特色支部1个、党员示范岗1个、优秀党员1人,激发了队伍内生动力。更有“青年突击队带项目”活动热火朝天,20多个项目攻坚克难,小问题解了,大效益显了。
红色引擎促生产,提质增效有章法
“别看就快了一辆的节拍,一天下来多产几十辆,一个月就不止一点效益。”在冲压、装焊、涂装等重点工序上,党员骨干带队优化生产组织方案,提升人效、打通人力共享通道。冲压SPH从240提到330件/小时,涂装节拍提升到18.7辆/小时,全年驾驶室产量稳定输出,顺利完成全年任务。
不仅提产,成本也降了。资金周转天数由18天下降至15.8天,实现降本收益1200余万元,完成公司指标的160%,硬是把效益“抠”出来了。
财务办小赵说,“这哪是什么‘算账’,这是党建抓效益抓得准。党委那几次开现场会,可真把问题盯到了点子上。”
文化润心聚力量,认同归属显温度
在车身厂的文化广场,一张老照片,一把旧工具,总能勾起老员工的回忆。
“这是陪了我30年的‘老搭档’,能被保留下来,我心里头说不出的骄傲。”老王抚摸着一把老气割枪说。
这一年,车身厂党委以陕汽“德文化”为核心,全面升级文化广场、生产通道、宣传展板,组织“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家”征文,“七夕文化节”“企业文化演讲比赛”等活动20余场,场场热闹、人人参与。三月的“文化宣传月”,厂里还为每位职工量身定制了“文化标签”,让文化不再是空口号,而是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记得住”。不少一线员工表示,“咱们厂越来越像个‘家’,干得累也愿意坚持。”
制度创新强保障,人才队伍勇争先
走进装焊车间生产现场,一台“自动上料机”正在精准作业。技术员小牛边演示边说,“别小看这个设备,过去两人抬料,现在一个人按键搞定,还不累。”
车身厂党委牵头制定了《项目管理规定》《创新工作室(团队)管理办法》等制度,设立6个职工创新工作室,全年申报专利19项,为企业节约成本超300万元。各类技能竞赛开展14项,累计表彰技能标兵80余人,培育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1人,全国机械行业特级技师1人、省级技术能手4人、陕汽工匠2人。
“党委把平台搭好,我们技能工人就有劲儿往上冲。能干出名堂,不光是荣誉,更是动力。”工匠樊师傅满怀希望。
从理论到队伍,从生产到文化,再到制度机制,车身厂党委把党建工作织得实、融得深、干得硬。
车身厂 朱鹏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