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汽车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陕西汽车报

物资管理创新实践 打造高效运营新典范
发布时间:
字号


  汽车总装配厂围绕“加快创建一流成本管理体系,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”的成本管理方针,抓住物资管理“实物流、数据流”,结合自身实际,以问题为导向,针对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领域,全面推进创新优化工作,确保生产流程顺畅,降低成本,提高整体运营效率。
   制度体系新思路 精细物料管控
  汽车总装配厂作为公司整车主要装配单位,物料流转体量和金额比较大,面对物料管理复杂,差异呈现无规律,原因零散,可提升空间越来越小,差异消除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,分厂结合2023年年中盘点数据,通过收发存进行分析,编制完善《总装厂140大件物料流转管理制度》《关于明确总装厂高价值物料管理规范的通知》等12份制度通知文件,重点对“物料日清日结”管理梳理、重新定义,推行配送签收、物料生产、差异数据、逆向处理等清日结,物料从门点签收“静态”管理到生产全过程“动态”稽查管控,推进月度盘点,完善差异处理机制,规范业务开展、实现物料全过程管理。创新应用信息化技术,通过签收BOM校验、BOM下线结算,实现精准签收,杜绝差异,建立多供方物料结算模式,推行23种物料按BOM结算,通过寄存库数据与装配BOM比对,工作台可提前识别差异情况,2024年共识别差异135条。
  发起高价值物料审批叫料,采用系统线上操作审批,旧件实现追溯,保障“日清日结”,2024年,系统审批叫料数量599件降为80件,降低制造成本,追溯旧件实现差异关闭。车间利用看板签收“四小时管控”,分厂参与物料日常管理,物料日清日结实现三个“0”的历史突破。
    物料结算新模式提升BOM准确性
  提升BOM准确性一直以来是汽车总装配厂一项关键业务,为了提升标准件准确性,对差异较大标准件开展专项标准件核对,下发车间进行标准件验证,共验证124个计生,累计验证标准件8339个;对非BOM物料的管控,从物料签收过程进行管控,通过MES非BOM物料系统封禁不允许使用;每季度对标准件看板件进行更新,2024年累计从标准件看板明细中剔除126项标准件,不再进行循环补料使用。持续扩展高价值物料BOM校验种类,截止目前,高价值物料BOM校验的种类扩展到171种,在配送门点签收过程中进行BOM校验,2024年纳入BOM结算件的物料BOM准确性提升至100%,按BOM结算物料种类已推进到23类,5623个物料。
  根据开展BOM准确性提升的工作经验,编制下发内部管理规定及流程,并严格按照管理流程执行,为BOM准确性提供了流程上的保障。经过一年的验证,实现了整体差异、单车差异和标准件差异大幅降低的良好局面,本部下降43%,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下降23%,整体下降了32.5%,单车差异下降至564元。
    项目建设新做法 实现自动化 智能化
  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内饰线物料的配送模式为通汇物流先翻包配送—总装分拣—AGV配送,人员作业重复,物流过程成本较高,为了避免错送、漏送、多环节交接、物料质量状态差等问题,汽车总装配厂创新策划内饰PC区项目建设,旨在以数字化+智能化使物料配送及时、高效。此项目时刻管控项目节点,将集配区融入物料缓存库区,实现物料翻包、分拣作业一体化,提升物料配送按需按序,精准直达,截至目前实现内饰物料80余种,约1300余件分拣配送,占驾驶室总零件数的43.6%。以PTL分拣+AGV智能配送,优化人工配送过程,降低配送成本,目前通汇与总装合计优化过程人员约6名。
  采用精准分拣作业,大幅减少物料的使用差异,降低使用成本,以智能化、自动化的配送模式,直接降低叉、拖车的作业频次,提升生产现场的安全性,也为后期进一步的智能智造升级奠定良好基础。截止目前,实现内饰80余种,1300余件物料的直接翻包分拣,优化过程交接人员4人,优化叉、拖车配送2套。
  成本管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。下一步,汽车总装配厂将继续深入创新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物资管控新模式、新路径、新方法,实现物资管理的精细化、高效化,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  汽车总装配厂 张俊妮 
   本报记者 李青 摄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