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汽车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陕西汽车报

“吉师”的创新路
发布时间:
字号

   吉新武(左三)和技术人员查看自动送料机运行情况
  
   车身厂冲压车间的一角,有一个始终忙碌的身影,那是思维活跃、善于创新的吉新武。他是党员,也是车间生产调度,参加工作30年来,他主持完成了多项创新成果转化项目,为车间生产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  2023年4月,吉新武在生产现场听员工说,“每天抬料把我干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了。”第二天,他观察计算出这名员工每天取放料重量约34吨,作业批次每小时630次。长时间重复作业,容易造成疲劳而出现失误,引发安全事故。于是吉新武找来李星、赵伟锋一起研究解决办法。一周的时间,他们驻扎在办公室,查资料、画图纸,和设备人员探讨,去现场做参数验证,午休时间,吉新武还在办公室琢磨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三个人制定出了符合预期效果的详细方案。
  看着详细方案,赵伟锋说:“师傅,你太厉害了,为员工设计出省力神器。”吉新武回答:“还没完呢,这才是第一步,得经过多次试制、测试、改进、试运行,才能把这个省力神器给大家用。”
  两个多月时间,在吉新武的带领下,他们制作出了可用于DE生产线中小型制件的自动取放料机。投入使用后,原来需要两人操作的取放料作业,只需要一人操作设备,按下按钮就可以实现机器在模具中取料、放料作业,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员接触零件毛坯料,降低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。
  员工对自动取放料机很是认可,“吉师,这个机器好,让我们干活省力多了。”生产现场,员工操作自动取放料机,在冲压机下专注作业,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赋能生产的和谐画面,让吉新武感受到了创新的乐趣。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分厂和集团的认可,创新项目多次荣获公司小微创新成果奖,包括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4项以及三等奖5项。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,更是对他在创新道路上不懈追求的肯定。
  岁月如歌,吉新武即将迎来他的退休生活,在搞创新的过程中,他带着青年员工一起开拓创新思路,提升团队协作能力,把聪明才智转化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好想法、好创意,以创新精神激励着车身青工勇攀技术高峰,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。
    车身厂 陆叶